【搖搖晃晃的蚵寮】05. 用海鮮征服世界吧,蚵寮

【搖搖晃晃的蚵寮】05. 用海鮮征服世界吧,蚵寮

圖文:戴綺儀(三餘文化)⁣

 
(⁣標題直接熱血動漫喊話,不好意思)
 
生活在漁村,海鮮就是日常。⁣蚵寮地方大哥公益團成員之一,順哥(郭進順),目前經營來自祖傳技術的漁網產業,外銷到澎湖、金門、中國等地。順哥數次提到,剛接手家族產業時不懂得永續,「剛踏入這個產業覺得要幫漁民多抓一點,後來我就發現,好像不對,產量太多但魚的產量沒那麼快。」他意識到技術太好把魚抓光是一個長期問題,人類的欲求與全球資源、環境、生態系必須動態平衡。⁣
順哥從漁網製作業看見的永續問題,身處漁業產業裡的人們多少意識到,於是出現了一位「環保漁夫」,他在船尾釣魚作為解套方式,少量的魚、價格偏高,「海邊的格瓦拉」店主余嘉榮與他的朋友們就會買下來。⁣
 
(蚵寮港邊日常街景
 
海鮮對於台灣囝仔來說再日常不過,對於漁港囝仔更是人生課題。從小與海朝夕相處,身邊親友或多或少從事不同階段的漁業工事,家族靠海吃飯,吃海鮮長大。⁣
 
 
 
他們在地方耕耘,我們在外地推廣
好幾次,我在蚵寮遇見一位返鄉的海鮮推廣大使曾先生(Tseng),他是目前台灣不常見的google maps八級在地嚮導。Tseng研究所時期離開高雄到台北唸書,返鄉工作幾年後,又再調到台北總公司,他說等著退休後回來住。⁣
得知我的老家是他現住地後,Tseng問:「你覺得台北哪家海鮮好吃?」⁣
「呃……」腦中跑馬燈從小吃到飯店,感覺都不會過,忽然靈光一現「啊,╳引水產?」結合生鮮超市的立吞海鮮不可抵抗了吧。⁣
「那個不行。」Tseng一秒回覆。⁣
「好,不好意思……」我滑著他google maps滿滿的海鮮照片莫名道歉,其實我也是google maps八級在地嚮導,但眼前這位鄉親可是海鮮專攻。⁣
(某次巧遇,獲得Tseng分享剛入手的新鮮小卷)⁣
漁港出身的Tseng,面目幸福地改編Nokia的slogan說:「我覺得seafood connect people(海鮮串連彼此)。」每個月定期返鄉,不辭辛勞地保存、運送,帶海鮮去給台北朋友吃,特別是招待外國客戶,「東西要夠好,我就是用海鮮去吸引他們,」他驕傲地繼續說,「歐洲很多海鮮,但他們不會料理。」說到海鮮的烹調,簡直是台灣人身為海島子民不能忍的生活戰爭,顯然漁港子民更有自家流派百家爭鳴,「美食有自然的鮮味,不需要過度的烹調,是人與人的社交連結。透過美食、透過海鮮,推廣蚵仔寮。」Tseng語氣和緩而堅定。⁣
頻繁往返台北和蚵寮,雖然沒有定居在此,對於家鄉近年變化體感如何?我們聊到經濟環境改變,他說「政府開始資源往南放,除了資源投入還要有特色產業」,特別重音強調「產業特色」的時候眼神發光,提到自己所屬的信蚵里里長也有類似想法。最後他這麼作結:「他們在地方耕耘,我們在外地推廣。」⁣
就決定是你了,出來吧海鮮粥!⁣
各地海鮮多厲害?用簡單料理最能決勝負。西班牙餐酒館出身的阿得,是在蚵寮小搖滾正式登場的「海邊的格瓦拉」廚師。小漁滾前夕,阿得每天都在煮海鮮粥,他表示:「蔡大哥指定菜,我被下定身咒每天在這邊煮。」⁣
 
(阿得在小漁滾前夕每天煮一排海鮮粥,於海邊的格瓦拉廚房)⁣
比起高單價的西班牙海鮮料理,蔡大哥認為蚵寮味代表「海鮮粥」不可能缺席。回想每次參加蚵寮活動,確實都會得到一碗「哇!這也太誇張了吧!」的海鮮粥,一碗裡面有干貝、大塊魚肉、蝦、章魚、鮑魚、虱目魚丸、蛤蜊等等。蚵寮的海鮮粥或許就是《料理鼠王》的「雜菜煲」aka普羅旺斯燉菜,那道主角最終用來征服刁鑽美食家的法常菜。最簡單的最困難——指的是料理,也是人生課題,甚至社區與社會議題。⁣
(店員在蚵寮吃過的海鮮粥們)
地方人帶路,觀光漁港的轉型和深耕⁣
對於漁市場的想像,或許直覺想到清晨天未光,灰藍色天空下充滿標價聲。無法早起的時候,想在中午朝聖漁船進港的流程嗎?「梓官區漁會」請打開google maps打星星。⁣
 ⁣
每日進出大量漁獲,梓官漁會二樓可供路人如我們從上方眺望,朝聖漁船入港後工作人員迅速分貨、標價、叫賣的場景。繽紛塑膠籃分裝各類魚種,俐落的身手,轉身下樓就是海鮮餐廳與代客料理,完食直接迎接蚵寮夢幻夕陽,海風與堤岸,已經是太美好的漁港日常散策。⁣
 ⁣
(梓官漁會二樓,可清楚看見作業流程又不干擾工作人員,攝於三餘書店規劃執行文化部「走讀台灣」系列,2020/7/11場次「走讀高雄水路文學,閱聽原鄉野韻:守著滄海桑田變幻的諾言,走讀高雄濱海線的環境與人文變遷紀事」)
梓官蚵寮的海島漁村散步路徑,有酒、有故事、有餐廳也有書店,位於台十七線的小漁村在沒舉辦大型活動的時候,從漁獲、產銷、餐廳到地方創生一條龍,日子悠長無邊像海波浪。需要海鮮的時候,好好在這邊奢侈一下吧(沒啦,開玩笑,對台灣人來說海鮮是日常呢。)
 
 

閱讀更多【搖搖晃晃的蚵寮】系列文章:

01. 小搖滾強勢回歸

02. 他們很晚接觸搖滾樂,卻活得很搖滾

03. 烏魚子、出走的少年,與逃亡的男人

04. 我自己知道,我的家鄉很有特色——專訪里長劉英凱

06. 哥開的不是書店,是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