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搖晃晃的蚵寮】02.他們很晚接觸搖滾樂,卻活得很搖滾

【搖搖晃晃的蚵寮】02.他們很晚接觸搖滾樂,卻活得很搖滾
圖文:戴綺儀(三餘文化)⁣
紀錄片《蚵子寮漁村紀事》的預告裡醒目大字:
「一群鄉親,一場奇蹟的音樂祭。」⁣
「沒聽過樂團,沒去過音樂祭,如何達成任務?」⁣
(當初究竟對音樂祭多沒概念?別錯過紀錄片28:32經典可愛鏡頭)⁣
順哥回想當時,「就當作辦喜事這樣,我們也不懂獨立樂團,一開始其他人還把拍謝少年當作流浪漢來亂,他們穿短褲,啊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都穿得很漂亮,林老師(小搖滾籌備成員,退休老師)還把他們拉下來。」⁣
順哥,郭進順,漁網製作師,登場介紹詞是:「大家都在他懷裡哭過」。⁣
 

(2022蚵寮小搖滾在攤位吃東西的順哥,穿著今年周邊T)

前一篇三位發起人芷玲、嘉榮、蔡大哥登場(點入閱讀),那順哥跟蔡大哥是好朋友,自然就是小搖滾的核心固定班底。散發著強烈親和力的順哥,歷年來擔當小搖滾預告片的彩蛋,療癒氣息難怪讓樂團成員能夠心事相談、安心落淚。而串起地方大哥與樂團成員們相遇的是地方青年芷玲。⁣
地方青年代表芷玲(Kirin)跟設計師廖小子都是高師大校友,在一次藝廊活動上認識後,透過小子介紹拍謝少年。當初會鎖定拍謝少年,因為他們有一首歌叫〈台十七〉,蚵子寮外面的省道就是台十七,接著找阿飛西雅,因為他們有一首歌叫〈蚵子寮〉,「想說在蚵子寮唱〈蚵子寮〉會很酷吧。」

 

(蚵寮日常街景,左為蚵仔寮朝天宮,右為東隆宮)⁣⁣
⁣⁣
不求出身同鄉,價值合拍就是自己人⁣⁣
⁣⁣
從第一屆就參與的拍謝少年,於是成為蚵寮大大小小表演的固定班底。「後來拍謝就把這邊當娘家」芷玲笑著說,我說有欸,剛才拍謝表演的talking有一種「歡迎大家來我們家!」的感覺。那他們都是高雄人嗎?芷玲解釋說其實論血統只有維尼是高雄人,薑薑跟宗翰是台中人,自從第一屆合作之後就變成娘家。之後的好幾屆他們都會回來當志工,畢竟,是蚵寮人就是小搖滾的志工嘛。⁣⁣
⁣⁣
吉他手維尼回憶說,「其實我們在一個微妙的時間點認識,那時候(2012年)我們剛發第一張專輯,也不是確定自己要幹嘛,可是就有一個地方,他們只是請我們來表演一次,就把我們當做自己人。」沒有表演的日子,如果蚵寮有辦什麼活動,順哥跟蔡大哥都會邀請拍謝少年的團員,每年會回來五、六次,維尼甚至會規定自己「要定期回來幹麻」。不講血緣、不求出身同鄉,確認過價值合拍就是自己人。⁣
 
(拍謝少年於2021蚵寮海鮮節的小太陽小搖滾演出)⁣
不是只有說一些帥的話
2021年的蚵寮海鮮節,蔡大哥跟芷玲一行人搭配舉辦了「小太陽小搖滾」,算是小搖滾的暖身(畢竟休息了七年嘛)。小太陽取自「社團法人高雄市小太陽協會」,蚵寮一個致力於身障者權益的組織,活動上畫作拍賣、愛心餐券、樂團表演的環節都是為公益。更早之前,蔡大哥一行人還曾發起「愛心書桌」行動,送課桌椅送給花東地區學童。⁣
其實第一屆小搖滾的起頭,是蔡大哥「愛心書桌」計畫有八萬元餘款,想說拿來辦一個尾牙,叫舞台車來,一群朋友喝酒看海聽音樂,結果花了20幾萬辦成一個小搖滾。當年還沒成立任何單位,募資單位叫做「蚵寮國中家長會」,因為蔡大哥當過國小、國中、高中家長會會長,在這裡常常被稱為「蔡會長」。
 
「後來小孩都畢業了,就變成『前會長』,名稱很奇怪啊。」團隊自己講了都笑出來,不拘泥於形式,就做得很到位。⁣三餘負責人尚樺也因為認識嘉榮,開始把三餘的觸角伸到北高雄,「我在蚵寮學到的是海派的做法,不用擔心這麼多,先喝再說,喝完就會水到渠成。」⁣或許完美說明蚵寮的魔力。⁣
想一想,鄉親口中的「做公益」和「做愛心」,其實對應了人權所謂的實質平等、社會福利制度追求的資源重分配,只是專注行動,沒說漂亮話。拍謝少年的吉他手維尼也有同感,「認識之後就非常尊敬他們,覺得蔡大哥跟順哥是……我如果老了之後想要變成的人。他們就,不是只有說一些帥的話,他們做的事情,更帥這樣!
 

(高雄後疫文學2.0系列講座:余嘉榮╳鍾尚樺╳拍謝少年⁣「書店與非書店:地方知識力量堀起」 2022/10/30於高雄文學館)⁣
隔年我們邀請拍謝少年跟嘉榮、尚樺對談,就從彼此的淵源——蚵寮講起。
鼓手宗翰說:「平常不大會跟合作單位有太多互動,但蚵寮小搖滾,我們去第一屆之前Kirin(芷玲)就先來找我們聊天,然後還幫忙安排住宿,住的過程,主辦人啊,蔡大哥、順哥、嘉榮每個人都來找我們聊天,就發現每個人都很有個性。」⁣
人際網絡密切的連在一起,因為嘉榮認識一些很酷的人,宗翰認為,身為創作者很需要接觸這麼多有趣的人和故事,「某種程度上也是造就了後來的我們,我們在做很多事的時候,都會想到這些大哥辦這些活動的想法。」對此維尼也表示:「嘉榮到底去哪裡認識這麼多像電影走出來的人?」⁣
  
(高雄後疫文學2.0系列講座:余嘉榮╳鍾尚樺╳拍謝少年⁣「書店與非書店:地方知識力量堀起」 2022/10/30於高雄文學館)⁣ 
 
貝斯手薑薑特別強調文化的在地性(locality),「我們講讀書多好,那個『好』是說,長遠地把文化系統建立出來這件事情。」他舉例楊富閔《我的媽媽欠栽培》,「我覺得城市文學老實說大概就這樣,但我相信下一代一定會出現『地方文學』,地方文學的魅力在於不可取代性。」從整個文化產業生產知識和經驗的角度去思考樂團創作,吉他手維尼也表示,「我們想要做的事情已經是『人類很多感官的負荷體』了,關於這個世界是怎麼建構起來的,那不只是比較知識性的傳遞。」完全能理解這個目標是「寫出阿公阿媽點頭稱讚的台語金曲」的台灣樂團,究竟是由甚麼成分構成的。
 ⁣
三餘負責人尚樺聽完讚嘆表示:「你們三位都好適合開書店」(薑薑:先不要^_^)因為三位都談到尚樺心目中開書店的核心:傳承、人、土地的意義
 
 
整個島嶼都是南國來的孩子⁣
2021小太陽小搖滾舞台上,拍謝少年講到蔡大哥、順哥一行人的事蹟,顯然很驕傲,「台灣人就是這樣,自己照顧好了,就開始照顧別人,這邊很多大哥會做愛心桌椅送到花東。今天愛心餐券居然可以喝bì-lù(啤酒)!不是很好嗎!」⁣
「台灣其實是島嶼,但是沒多少音樂節辦在海邊欸,還不用錢!」台下一陣歡呼,背景是蚵寮的夕陽,橘橘藍藍。我們確實時常忘記自己是海島國家的囝仔,即使哼著張懸〈南國來的孩子〉長大。這幾年從體制內到外的海洋教育、海洋文化推廣、生態行動都貼合著人與土地的共生,把自己顧好了,就開始照顧土地與生態,台灣人或許真的就是這樣。⁣
紀錄片裡,從第一屆就參演的歌手謝銘祐問出大家都好奇的事:「這真的是一個居民自發性舉辦的活動嗎?沒有專門在辦音樂祭的人參與籌備?」,拍謝少年的維尼講到順哥跟蔡大哥,「如果他們五十歲才接觸搖滾樂,也可以這麼搖滾,那我們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寫歌,我們是不是要某些層面上承襲他們的思想。」他看著入夜的蚵寮漁港,穩穩地說。⁣
 
(拍謝少年吉他手維尼,2021/12於蚵寮港邊)

(2022蚵寮小搖滾,拍謝少年唱到新歌〈歹勢中年〉時邀請蔡大哥、順哥上台跳舞)⁣
小太陽小搖滾的舞台上,另一個高雄團淺堤(Shallow Levée)聊起2012來第一屆小搖滾,當時在台下看著拍謝少年,如今一起站上舞台。接著淺堤對台下的朋友喊話:如果你有在寫歌,或許十年後換你站上來啦!⁣
 ⁣
為地方居民開啟的舞台,就是蚵寮小搖滾的鄉親搖滾精神,而對轉型與跨域開啟的可能性,或許正是高雄的大港精神。⁣

先前三餘跟淺堤合作的創作分享會上,主唱依玲曾提到「家鄉」對創作者的生命烙印,想對家鄉耕耘,並不限住在那邊生活,帶著走的家鄉養分會體現在你的一言一行裡。就像旅外多年的李安導演,會認為自己拍的電影「都是台灣電影」。台灣內建了文化混雜的多元性,我們移動、交融、拆解後重建,歸來仍是台灣囝仔。

  

 

最後讓我們播放大港囝仔的背景音樂,來賓點播兩首,「淺堤-怪手」以及「拍謝少年-台十七」,點入登船播放,海風偏冷記得保暖。

  


閱讀更多【搖搖晃晃的蚵寮】系列文章:

01.小搖滾強勢回歸

03.烏魚子、出走的少年,與逃亡的男人

04. 我自己知道,我的家鄉很有特色——專訪里長劉英凱

05. 用海鮮征服世界吧,蚵寮

06. 哥開的不是書店,是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