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07-190113 三餘書店與日青創藝活動一覽

190107-190113 三餘書店與日青創藝活動一覽
初一東風六畜災,若逢大雪旱年來
 
==

◎每週line@ 90秒語音分享

(按三角形play鈕,播放聲音檔案。聲音檔的文字內容附於本文末)

 
==
 
1/12(六)14:00-16:30
《丈量印度》新書分享會
地點:三餘書店3F
講者:張瑞夫
(免費參加)
 
--
 
1/13(日)16:00-18:00
對不起是我不夠好 ─ Croter小型插畫展 閉幕座談
地點:三餘書店3F
講者:Croter
(免費參加)
 
--
 
12/14(五)-1/13(日)
展覽:對不起是我不夠好 ─Croter小型插畫展
地點:三餘書店2F小展間
主辦單位:日青創藝
 
--
 
12/19(三)-1/20(日)
展覽:你我他們,小毛的100張畫 展
地點:三餘書店B1

◎每週line@  90秒語音分享(文字檔)
 
今天網路鄉民在討論一個話題:水龍頭的台語怎麼講?到底應該要怎麼講,我們來回顧歷史。
 
在日本人統治台灣前,台灣都是用地下水。農業用水,是看天吃飯。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學習歐洲的都市計畫與科技,在台灣開始建設水道工程,除了日常用水,最重要的是,可以減少傳染病,改善公共衛生。
 
水道建設的網路,讓家家戶戶水龍頭打開,就有水可以用。這比當時中國的清朝還要早。中文說自來水,但水不會自己來。要有先有水道建設,才有「水道水」tsuí-tō-tsuí。轉開水龍頭就有水, 所以是「水道頭」tsuí-tō-thâu
 
以高雄為例,日本時代的水道,是從現在的大樹「竹寮取水站」,引下淡水溪(現高屏溪)的水,到柴山的淨水池,送水給哈瑪星、鹽埕、苓雅寮、旗後使用。旗津是用海底的管路送過去。一百年前就有這麼進步的建設,一百年後我們還在使用。
 
從用水的歷史,就可以看一個地方發展的歷史。你可以用這個角度,去了解你的故鄉。還有去外島觀光時,想想,問問當地人,他們的水道水,是從哪裡來的?以前的人怎麼取水?這些思路,可以讓我們更珍惜現有的便利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