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5/9 (四) 我們需要政治哲學嗎?

【講座】5/9 (四)  我們需要政治哲學嗎?
我們需要政治哲學嗎? 
日期|2024/5/9(四) 18:30-20:30
講者|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報名|免費入場,請填寫下方資料報名,歡迎現場支持獨立書店。
 
 
拉莫爾《為什麼我們需要政治哲學?》。 該書原文書名是:What is Political Philosophy? 麥田出版社願意引入這一本書進入中文世界,其實讓我頗為驚訝。因為,這其實不是一本導論書,而是一位從事政治哲學工作四十年多的學者對於這領域的方法論反思,且基本上是一本關於特定一種政治哲學的方法論宣言。 
 
事實上,當哲學家以「what is」為開頭的書或文章,甚少是為了介紹人們認識這領域的入門書。相反,那多半是作者針對某一議題或領域最根本的「應然性」主張,是關乎「XX應該是什麼才對」的戰鬥文。 無論如何,政治哲學的工作者其實分為很多種。從廣場上逢人就問「何謂正義?」、「什麼是真理?」的蘇格拉底,到提出哲學家才能當君主的柏拉圖,撰寫比磚頭還厚的書來批判羅馬帝國的奧古斯丁,到指向未來美好世界的各種改革人士乃至革命分子。歷史上出現的種類繁多,也因此關於政治哲學的基本功能與目的究竟為何,也眾說紛紜。
 
作為一本方法論宣言的書,拉莫爾爭的是一種他認為在這現代多元世界當中真正該採取的政治哲學種類及書寫方式。該書的主要假想敵有兩種思維模式。
 
 一是相信政治就是權謀鬥爭,談什麼倫理道德或正義都沒用的現實主義。採取這種立場的人不去思考政治哲學問題。不過,這種不思考其實本身就是一種政治哲學的立場:拳頭大就是老大,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講什麼價值理想,公平正義都是多餘。
 
二是採取道德立場來評斷所有政治議題,把政治根本議題當作一種集體尋求生命意義的追求,政治哲學則是一種探尋那最好乃至唯一正確答案的理論工作。對他們來說,政治哲學也就是一種應用倫理學。如果我們知道了一個人該怎麼過才有意義,那就能推論出一個社會該做什麼來促成甚至集體實踐這一種理想。而政府可憑藉公權力來推動這一種理想。
 
拉莫爾反對以上兩種。他將政治哲學視為一種不該將政治議題簡化為道德議題,包括道德化一切政治議題並以最高道德來評價政治人物的做法。反之,政治是另一種領域,有其內在的邏輯。既非道德,也不是法律,而是尋求諸多價值與理想之間的平衡、折衷或妥協的一種藝術,尤須溝通與說服。其先決條件則是能把自己追求的價值和理念說清楚、講明白,然後彼此對話、溝通,弄清楚哪些方案可能與不可能,哪寫是困難但是可能且需要種人齊心協力才能完成。 
 
拉莫爾的方法論立場於是既反對過往的亞里斯多德及霍布斯,也反對當代的羅爾斯及某些放棄政治哲學的現實主義者。作為一本批判主流政治哲學並提出自己方法論的書,這其實不是一本導論,更非寫給一般大眾的讀物。閱讀與理解上其實需要一定的政治思想史及政治哲學基礎。
 
就此而言,我其實對當初出版社願意出這一本書感到頗為訝異。尤其是台灣並不如同大部分已開發國家都有高中哲學課程,坊間雖然有很多哲普的書,但真正深入淺出的政治哲學導論書卻一隻手的指頭也數不完。
 
因為拉莫爾提出的方法取自柏林的著作與實踐,基本上與我多年來所奉行的政治哲學書寫並無二致,所以寫了一篇導讀,也願意藉本次的座談來提供一些理解本書的脈絡並指出這種政治哲學之於民主時代的重要性,尤其是那正好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二十年前開始推動哲普的主旨該組織將這種哲學的推廣視為民主社會之公民基本素養及公共精神的鞏固或重建之工作方向。
 
底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博科娃(Irina Bokova)是這樣解釋為何我們的時代需要哲學:
 
面對錯綜紛雜的當今世界,哲學思考首先需要我們謙卑下來,從自己立場退後一步,參與理性的對話,並針對我們所無法左右的挑戰,共同提出應對的措施。這才是教育開明的公民,使其免受愚昧和偏見困擾的最好方法。我們遇到的困難愈大,愈需要通過哲學來理解和平與可持續發展問題。
 
認同或想吐槽此一想法的朋友,歡迎共同討論。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相信人一旦開始思考,上帝就發笑。曾在英國大學讀哲學、神學與政治,習慣以哲學分析政治,從政治理解宗教,而且主張愛國主義的理想在於提升自己國家對世界的貢獻,而世界主義的實踐則必須從改善自己的國家開始做起。
 
 
活動期間
2024/5/9(四)
活動時段
18:30-20:30
活動地點
三餘書店 3樓

如果您上次已經報名過了,請先登入會員,不用再填寫資料!

手機 / Cellphone *
姓名 / Name *
電子信箱 / E-mail *
生日 / Birthday
性別 / Gender
會員密碼 / Password
數量:
備註留言 / Message
驗證碼 /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