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理由》紀錄片巡迴映演

《回家的理由》紀錄片巡迴映演
2013年的12月份,在台灣的彰化地區發生一起「沈溺日月明功,親生母親虐殺兒子」的社會事件,這起事件讓離家已久的女兒重返老家,一邊面臨至親離世的悲痛,同時間被迫面對與親人重聚的喜悅和不確定性。
  
已然破碎的家,似乎和自幼的幻想有些出入,要如何重新搭建心中完美的家,她並不全然清楚。
而回家總是需要個理由,這次她決定帶著長期在外逃避家庭的自己,伴隨著愧疚和對家的想像回家。
  
路途中充滿著太多的未知數,身為摯友的紀錄片導演,藉著攝影機的陪伴,一邊陪她追尋那些遺漏的情感,同時間更記錄下將自己一點一滴完全抹煞的過程,那一年,她23歲。從那天起她決定開始為別人而活,她不想再有自己了。
  
她,心甘情願地回家。
    
  
  
獲獎紀錄
2020 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 入圍
2020 美國聖地牙哥紀錄片影展 獲邀參展
2020 台北電影節 最佳紀錄片 入圍
2019 香港國際紀錄片節 華語紀錄片競賽長片組 亞軍
2019 台北金馬獎 最佳紀錄片 初選入圍
  
  
  
映後座談:張明右(本片導演)
  
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碩士班 ,自大學開始,常以紀錄片作為影像創作題材,近年來多拍攝與社會案件有關的議題。喜歡透過拍片認識社會,對事物一直存有好奇心,將人性的共鳴發散出去,除了常是作品的主軸,更是與人交往的基礎。
  
導演的話:
我這個世代的華人孩子,因著環境的優渥,父母親能給我們的很多,比起他們小的時候,那是天壤之別;但這些給予的過程中,也或多或少將他們自身的期望付諸在我們身上,尤其是他們所認為「完美家的樣貌」,更是從小就被無形堆砌起一道道高牆,而這一道道高牆讓我們永遠無法成為一個獨立的成人,在他們的心中,我們永遠都是個孩子。
  
即便我們從小就聽過無數父執輩自小就獨立的故事,但待我們到了如同他們能獨立的年紀時,他們依然告訴我們就是個孩子,不要輕易去外頭闖。
所以,我們選擇在外求學工作後,不輕易回家落地生根,想在外地植栽出一片屬於自己的田野。
  
於是,每一次的回家,總需要些理由,不是為了過節就是怕家裡的父母寂寞難過,而這些擔憂都成為我們在外地生活時的愧疚和罪惡感,什麼時候我們回家都需要一個理由來交代,而不是心甘情願地回到那個「完美的家」。
  
  
高雄場次:三餘書店3F
活動時間:2021/4/10(六)14:30-16:30 (14:10開放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