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餘選書】消逝的後街光影

【夜餘選書】消逝的後街光影

文/謝一麟

 

來看尪仔冊。要推薦一本漫畫,由金漫獎得主簡嘉誠編劇繪製的《消逝的後街光影》,講台灣1960年代的台語片電影故事。長輩們可以回憶,新世代們可以藉此認識台灣的電影文化。


故事由Youtuber和電影中心員工,年輕世代的眼光,去追尋一部老電影《後街之人》(漫畫中虛構)的膠卷,遇到一些老影人與家屬,才得知以前台語片的興衰起落,拍攝製作的特別之處。


以現今的眼光來看,台語片的類型很多元,除了愛情、文藝、喜劇,還有科幻等等。以前沒有電腦特效,一些特殊的場面調度與效果要怎麼呈現?漫畫中藉由年輕觀點來解謎與尋找答案。更體現這個行業,科技條件不斷演變,但創意始終是不變的核心。


劇情中也穿插了不少真實的影片與現實狀況。像是《大俠梅花鹿》,這部片現在可以在市面上找到DVD觀看。由真人穿著動物裝,在森林裡拍攝動物界的愛恨情仇。這片當年主打的宣傳口號是:「天然景禽獸裝的台語童話故事片」,光看這文案就好笑。


像這影片現在可以看得到,是因為國家電影中心數年前開始做台灣老電影膠卷的數位修復計畫。漫畫中對此也有不少著墨。數位修復,不只是一個科技的進步,懷舊的時光隧道而已。他更可藉此,讓電影重新面世,修補或粘合了各種人與人的關係,消弭誤解。


電影,書籍,音樂,這些載體,有個邏輯是共通的,新與舊,不是取決於生產的年代。只要讀者聽者沒有經驗過,那就是新的經驗。


早期電影修復之後重新上映,這不是舊片,對於沒有看過的人來說,這是新片。


過去的,未必會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