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行]褪去觀光的金黃外衣:旗山風土與伴手禮

[食行]褪去觀光的金黃外衣:旗山風土與伴手禮

文字:江舟航

攝影:江舟航

(旗山出產的玉荷包荔枝)

旗山溪與枝仔冰

旗山,對於兒時住六龜的我而言,是幾個月才有機會去一次的熱鬧市區,我會到鎮上的全方位書局買文具、到三商百貨逛街,最後再到「枝仔冰城」吃冰。而枝仔冰城周邊,在日本時代是自來水公司所在地,供應住家的日常用水,也灌溉著旗山土壤。
 
除了眾所皆知的香蕉外,旗山還曾盛產甘蔗、稻米及荔枝,每到六月便是玉荷包的盛產期,有40年栽種經驗的戴大姐跟我分享私房食譜,將一斤的荔枝剝殼去籽後,放進乾淨的玻璃罐中,倒入200克的粗冰糖稍微搖晃,冷藏一週後取些許糖水對上10倍量的溫開水飲用,對氣管和喉嚨有保養功效。
 
有賴於旗山的純淨溪水加上優質蔗糖,枝仔冰城的創辦人 鄭城先生,著手研發「枝仔冰」,土法煉鋼地在冰櫃中填入木屑隔熱,整齊排放鋁管,鋁管中注入糖水原料及竹枝,再鋪上冰塊和鹽巴,鹽巴的迅速降溫效果,能讓糖水在一小時內降溫至0度以下。
 
製作好的枝仔冰,起先只在旗山鎮上販售,但因名聲遠播時常供不應求, 鄭城便開始大量生產、批發,每天早上冰店前總會聚集眾多騎著腳踏車的「小老闆」們,等著將枝仔冰放入小冰櫃、綁於後座,騎往內門、美濃、六龜方向販售,甚至遠至關廟一帶,不免令人遙想那段騎在碎石子路上、等著吃枝仔冰的沁涼時光。
 
 
沿著鐵支路吃好料
旗山溪除了滋養當地物產外,也孕育豐富砂石,除了被運用在鐵路及道路上,旗山車站的紅磚基座下方,也鋪設著當地卵石,據說可以預防白蟻的侵蝕。另外,旗山車站附近特殊的「亭仔腳」石拱圈建築,則是取自於旗尾山上的砂岩砌造而成。在旗山橋另一端的「旗山糖廠」,以及溪洲大橋周邊廣大的香蕉田,共同締造了旗山的黃金歲月。
 
 
(旗山車站)
 
工業革命過後,糖的需求大增,而處於亞熱帶的台灣,尤其在南部,正適合日本「內地」無法栽種的甘蔗及香蕉,旗山糖廠所煉製出的糖品,除了受日本天皇指定食用外,更曾在倫敦舉辦的砂糖評鑑中獲得冠軍呢。
 
(旗山糖廠)
 
日本民眾偏愛熱帶水果,尤其是香蕉,自1903年首次輸日後造成轟動,香蕉的經濟價值高,帶動了旗山農民種植香蕉的風潮,也為台灣賺進了龐大的外匯,當時透過旗山車站的轉運,成千上萬籠的香蕉集結在高雄港,等待「香蕉船」前來載送出境。
 
現在我們俗稱的「駁二香蕉碼頭」便是當時香蕉的登船地。無奈二戰過後的「剝蕉案」,以及東南亞國家以低價搶攻日本香蕉市場,旗山香蕉的優勢不再,出口量也逐漸下滑、萎靡。
 
戲院、酒家與鴨蛋刺
早期的旗山車站除運送物產外,同時兼具載客功能,儼然成為旗美九鄉鎮的重要交通樞紐,相關的從業人口也大量遷入,發展出周邊的繁榮街廓。
 
「以前小時候哪有什麼老街,是後來觀光客自己取的啦!」在旗山天后宮旁開店的吳政修先生這樣說。過去旗山相當熱鬧,務農人家的經濟收入也算不錯,便開始重視休閒娛樂,周邊的戲院、酒家順應而生。鼎盛時期的旗山鎮上,就曾有過三間戲院。
 
「修咖啡」所在位置便是從前「旗山戲院」的原址,牆上也吊掛著許多老照片,展示老旗山人的共同記憶。當地有特殊小吃:「鴨蛋刺」便是由酒家菜所衍生而來,做法是將鴨蛋打成蛋液後,倒入鍋杓中以熱油炸過,形成一塊蛋酥,覆蓋於肉羹之上搭配食用。
 
也有店家將鴨蛋液透過濾網倒入油鍋,酥炸成蛋鬆後拌入海鮮羹中,因微微帶刺的蛋鬆口感,被戲稱為「鴨蛋刺」。「旗山有三家賣鴨蛋刺的店家,你要找的這間被騙去旗山火車站旁邊開了啦!」在大溝頂開刻印店的黃老先生開玩笑說。
 
位於大溝頂的「太平商場」(又稱大溝頂老街),是戰後政府向民間集資,仿照日式商店街風格興建而成,也正是「仙台戲院」和「旗山戲院」的通道,「當時我們常看完旗山戲院的布袋戲,接著到仙台戲院看歌仔戲。黃先生彷彿回憶著那段太平盛世的日子,對照於近日的大溝頂拆遷風波,格外令人唏噓不已。      
 
(太平商場,旗山大溝頂)
 
觀光人潮與伴手禮
走回旗山老街,少了假日的蜂湧人潮,讓人沈浸於巴洛克式街屋的嫻靜氛圍。吳先生說:「其實八八風災後的五年內,旗山老街在政府的規劃和宣傳下,的確有帶動一波觀光人潮,相關的伴手禮銷量也不錯,但這幾年大不如前,你會發現逛的人多、買的人少。」離開前我向吳先生問到當初返家創業的原因,不外乎父母年事已高想就近照顧,但小鎮開店不易,老街的店面租金也不便宜,許多店家只能苦撐。
 
(旗山老街上的伴手禮攤販)
 
我想起五月中旬前往日本的「森道市場」擺攤交流時,除了讚嘆於日方對於活動規劃的細膩程度,擺攤店家的產品陳列也令我驚豔,機場裡琳琅滿目的伴手禮,也讓預算不多的我難以抉擇。
 
我不禁思考,具地方代表性的伴手禮是什麼?由當地香蕉所研製而成的伴手禮,是包裝、口味、同質性太高還是什麼因素,為何無法細水長流。
 
步行至附近的「小露吃」,多種口味的義式霜淇淋,品嚐得到高雄小農的心意和店家的新意,架上陳列著南橫的有機果醬和美濃的無毒紅豆,不定期的攝影展述說著小農和地方的故事,門口擺放的三輪車,彷彿重現枝仔冰車騎經大街小巷的畫面,感念著旗山溪和香蕉為這片土地  帶來的甜美滋味,似乎也為伴手禮下了另一種註解。
 

【食譜】伴手禮-香蕉桂圓蛋糕
 
                        
 
《食材》
香蕉             一根
桂圓            30克
黑糖            30克
蛋黃             3顆
融化奶油        45克
蛋白             3顆
細砂糖          40克
低筋麵粉        70克
烘焙用杏仁粉    30克
 
《作法》
1. 將香蕉及桂圓切碎,與黑糖、蛋黃共同放入食物調理機中,以高速攪拌至糊狀。接著倒入融化奶油,以低速攪拌均勻備用。
2. 蛋白分次倒入細砂糖,以電動打蛋器打至蛋白霜呈「濕性發泡」狀態,並與蛋黃霜攪拌均勻備用。 
3.蛋糊中篩入低筋麵粉及杏仁粉,以刮刀輕快拌勻成麵糊後,倒入磅蛋糕模中,以攝氏170度、烘烤30-35分鐘,蛋糕全熟後出爐,放涼取出便可食用。
 

 
作者簡介:江舟航
高雄市人,遊走於產地、廚房、市集、書店及百貨公司的跨領域廚師。目前積極在南部各地田野採集資料中。
著有《土文青,洋菓子:書店頂樓的甜點師》。現為「日食生活today’ sweet」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