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走讀] 只要好空氣 簡單生存

[環境走讀] 只要好空氣 簡單生存
文字:蕭芷倩
攝影:蕭芷倩
 

 
 
「對於空污」我們身體力行了多少?除了戴口罩、買空氣瀘清機之外,難道只能被動的防禦,而無法主動攻擊?然而,了解之後,似乎攻擊的對象,讓人錯綜複雜的力不從心。
 
這個社會不論那方面,不是大的讓人神魂巔倒,便是大的不知何方神聖,像是尼羅河旁的熱帶雨林,不知如何進入,進入了也難保不迷路。重視一個人的反應和感受,無法服從多數,然而多數成就的社會價值,在現今也走進了某種極端和駝鳥心態,或許,古老智慧的敬天愛人,正是讓我們天涯無絕人之路的最後一扇門。
 
高雄一年之中,有三分之二的日子是處於不良空氣品質的環境中,總是習慣逆來順受的南部人,長期下來不經思考:「基本生存條件的陽光、空氣、水,權利被剝奪之後,為何我們得不斷得逆來順受?」台北每年舉辦的簡單生活節,訴求:「在這複雜的世界,感受當下的幸福。」「做喜歡的事,讓喜歡的事有價值,這是我每一天的生活,當代裡的美好」。諷刺的是,對於南部、對於高雄:產業斷層、青年移出、薪資較低,這些看似迫在眉睫的問題,都不及危及生存權利的空氣污染。我們不只要生活,也要同等質量的生存權。
 
「受不了了!!」一群在臉書串起來的社群聯盟,在網路成立了「簡單生存」的組織,領導人就是「解決空污」這個目標,所有能解決的辦法,就是我們的領導人,我們自發性的討論議題和找資料,訴求很簡單:「陽光、空氣、水三個元素是地球動植物生存下去的主要原素,我們只要求給我們一個安全的呼吸環境,不過就是一個簡單生存的權利。」當公民團體發起219空污大遊行時,我們決定站出來,勇敢的表達在高雄該有的生存權。
 
決定站出來後,以臉書社團為討論平台,讓討論能夠無遠弗屆,就算當日無法親臨會場,但過程便是參與;另外,看多了許多公民組織在進行街頭運動或是抗議之後,淪於內部權力鬥爭,或是成為一言堂,甚至最後成為距離民意很遠的團體,無法忠於最初挺身而出原點。因此,我們視這個組成為平台,重視個人經驗對大環境不滿的詮釋,自己對自己負責,以下列三項核心價值為走向:
 
1. 因應議題而生,隨時成軍也隨時解散。
2. 議題和訴求,是共同的領導人。
3. 尊重和重視「個人論述」的公民團體,同一目標為前提但各自表述。
 
台灣雖然經濟一直未有大放大鳴的起色,但這幾年公民意識抬頭,民主素養的氛圍逐步提升,不過許多不免也淪於隨風起舞,跟著話語強勢的族群,未經深思熟慮的興風做浪;因此,重視個人對於事件的價值討論和觀點陳述,以自己的感受為出發是台灣民主成熟重要的過渡期。
 
因此,除了從討論開始重視個人參與之外,遊行的訴求文宣也講求自己製作,並且不再製造第二次的垃圾浪費為前提,我們提供絹印和油墨,拿自己不要用的衣服或床單來印製,除了一致性口罩之外,回歸早期民眾拿著「自家鋤頭和掃把出去打仗」的草根運動,只是我們現今共同的敵人是空氣污染。除此之外,簡單生存這個平台,也大方向的提出四個訴求:
 
1. 四月份市議會開議,市府於專案報告日,提出空污解決辦法。
2. 明確承諾南部空污天數逐年遞減。
3. 空污指數達危險級,即刻啟動防災措施。
4. 持續關注監督政府空污政策,直到良好為止。

 
簡單生存這個平台,希望回歸最單純,為自己而戰的運動,喚醒都會人重視自己權益、走上街頭的動能。而219遊行之後,市政府紛紛於市議會開議期間,向市民報告未來高雄空污減量的作法,但仍要持續監督。不論作法和未來如何,城市並非政府一個單方面,市民+政府的共同參與,才是健康、才是正向的循環。
 
而目前簡單生存過程中所製作的文宣,目前也在高美館三樓展出,利用展覽的方式,讓更多的市民了解一個運動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由庶民共同參與和創作的另類公共藝術。
 
 
 
 
作者簡介:蕭芷倩
文藻外語學院德文系畢,畢業後擔任市議員吳益政助理十餘年,平日協助民眾陳情服務以及開議期間的議事整理,喜愛藝術文化及結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