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不只現美,而是美的內化--PIN sstudio別件室

[專題] 不只現美,而是美的內化--PIN sstudio別件室
文字:陳瀅羽
攝影:「PIN sstudio別件室」提供
 

 

數學常數--歐拉數e
 
「PIN sstudio別件室」(以下簡稱「別件室」)位在高雄市鹽埕區瀨南街上,靠近駁二倉庫。迎面是一大片透明的玻璃,像是一個明亮的宇宙,各種生物在裏頭靜靜棲息。許鶯薰、陳映秀和李恆這三位金工藝術家,是「別件室」的三位大台柱。創立之初,他們便期望這裡是一個集結當代首飾的展覽平台,並成為金工藝術推廣中心。
 
大家開始對他們比較熟悉的印象,應該是2016年520的總統就職典禮。典禮上,女性禮賓人員衣服上的飾品別針,就是由「別件室」設計製作總統就職女性禮賓人員飾品別針製作過程,文末有影片。。雖然最後順利圓滿,但中間的曲折挑戰,花了兩個禮拜的時間。鶯薰說:「一開始的發想只有流線型的概念,我們花了整整一天討論,做很多草模,最後在開往台南送鑄造廠的車上決定最後的圖樣。」
 
而且一到廠後就要電鍍、鑄造,其實一開始工廠老闆並不願意做這樣複雜的圖件,也是賣了小英的面子才趕緊完成要緊的前置作業。別件室對於品質的要求,也相當嚴格,從流線的意義,至之後的打磨全都自己親手完成。也因為這一次的挑戰也讓他們重新審視目前別件室是身處怎樣的位置。

 
 
以做不熟悉的事情為挑戰
 
鶯薰和我們分享:「別件室的成立,不只是開一間店,把東西擺在裡面」。他曾問過老師當代飾品走入日常生活,普及須要花多久的時間,「至少10年,而且在這10年間不只是透過銷售,而是要策劃展覽、規劃課程……漸漸地培養起來」。映秀說:「我們就像開了三間店——藝廊、商店、教學教室」,三人各別負責不同區塊,開啟創作者身分以外的領域,學習何謂藝術經紀人、如何和藝術家溝通、怎樣建立客群。雖然如此,實際工作起來,依賴三人密集的討論和確認細節,是相當費工的工作方式。但藉此彼此慢慢建立共識,對於別件室來說,短期希望從「教育分享」這個部分開始著力。
 



 
他們第一次的合作是源自於鶯薰、李恆和八位持續創作的海內外台灣首飾創作者,組成「Bench 886」Bench是指金工的小工作台,886是台灣的國際電話代碼。,於慕尼黑SCHMUCK當代首飾週,策畫首次台灣的創作聯展。透過10位各色各異的作品,交織出有別於西方美學的表現。連續兩年在慕尼黑的國際設計博物館(Die NeueSammlung)附近的Kobeia藝廊,開啟第一次的台灣金工浪潮,透過創作與國際對話。 
 
 

 
 
兩年的策展過程中,使他們開始思考出生於台灣的金工設計者,是否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據點,正式在台灣落地生根。「別件室」在落成之時,就已經註定前方是條艱辛的路程。因為他們決定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
 
雖然他們也知道,金工飾品產業在台灣,可能要等10年甚至20年,才會發展到一定規模,打先鋒的「別件室」從零開始,他們除了要向內的攫取創作的能量,還要具向外延伸的觸角。如何在藝術、溝通和生活中取得平衡,李恆、映秀和鶯薰在過程中,也不停地被打磨,發亮。
 
 
 
 
「回歸」不只是表面,而「美」也不是
 
經由「叁捌旅居」邱承漢的邀請,他們前不久進行「鹽埕計畫」,訪問附近的銀樓街,並且從中尋找合作的可能。深入訪問這裡的職人,才發現其中的困難,那時候的金工技術並沒有太多的文獻記載,需要大量的口述資料,但對於老一輩人來說,這樣的工作記憶像是商業機密一樣,不可以隨意透漏。在動亂的時代,黃金是保值的戰略物資。早先能開銀樓的,大多也有些特殊背景,為求安穩,店家都盡量低調。隨著時代變遷,金工不再是單純的保值品,對於別件室來說他們希望能將這些飾品拉到日常生活中,讓這些價值有別種樣貌。鶯薰說:「飾品是藝術的最小單位,是可以隨時穿戴的藝術品」。「深耕」是要像植物的根一樣,抓緊了慢慢延伸,如何傳達理念是一個長遠的計畫、時間的灌溉。
 
 

 
因為「相信」所以都在正確的道路上
 
從小到大的都是美術班的李恆,擅長不鏽鋼和白銅的創作媒材,創造出刺繡和金工的結合。喜愛教學的映秀,出生於澎湖,性格大方爽朗的她,常使用不同的生活(媒材絲襪、洗衣袋)混合金屬,塑形出各種海洋仿生的作品。鶯薰則是嘗試用陶瓷和金屬組合,本來念室內和家具設計的她,也大膽玩出屬於自己的風格。雖然在家人眼裡那是個「吃不飽,穿不暖」的工作,卻是他們和世界溝通的方式。如同他們的店名「PIN」,那是人與首飾的連結,亦是個人識別代碼。
 
訪談結束後,雨下得更大了,但他們的微笑卻像是太陽,這個無人知曉的美麗行星,決定用自己的方式和這個社會接軌,即使航程還需要10年、20年,但我知道他們會抵達那個能相互共享的地方。
 
 
(許鶯薰的作品)
 
(陳映秀的作品)
 
(李恆的作品)
 
 
註:蔡英文總統就職女性禮賓人員飾品別針製作過程
 
 

 

 

◎番外篇:私角落
 

#三位設計師個人的工作桌長相

(許鶯薰的工作桌)
 
(陳映秀的工作桌)
 

(李恆的工作桌)

 
#三位設計師個人的飾品盒長相

(許鶯薰的飾品盒)
 

(陳映秀的飾品盒
 
(李恆的飾品盒
 
 
 
 
作者簡介:陳瀅羽
曾在日本走跳一年。 返台後患有購書強迫症,目前在三餘書店治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