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吳修銘將分享〈像鳥一樣聆聽〉的展覽內容,並向大家分享他觀察與拍攝的高雄地景,以及背後紀錄的小故事。同時透過音樂編程技術在現場進行演奏,將風景轉化為音樂,一起透過聆聽的方式感受高雄不同的風景面貌,也邀請大家分享各自紀錄的高雄面貌,運用聽覺賦予地景新的想像。
臺灣到底是什麼?為什麼《福島漂流記》用十篇小說來回應臺灣的百年軌跡。講座將由作家熊一蘋與《福島漂流記》作者蔡易澄對談,在當代的小說創作中,與歷史或臺灣當代處境的持續碰撞,我們可以生產出怎樣的臺灣文學框架。
每月最後一個週三晚上六點半,中山哲研在三餘為讀者們帶來哲學系列講座。本月講者——張邁嚳,主題「苦難的影像:從《旁觀他人之痛苦》到《戰爭的框架》」。
社子島歷經多年爭議與在地居民的抗議,在開發計畫即將闖關之際,依然充滿各種問題。廖桂賢老師與另外三位作者共同出版《城中一座島》,希望這本書的問世,能讓社會大眾重新藉由社子島反思臺灣都市計畫的問題。
平常是不是想多些機會聊聊性別議題,身邊卻苦無夥伴和你談談?或是對於性別議題想知道更多,卻不太知道如何著手?如果你曾經有過上述的煩惱和困擾,這個活動很適合你來參加!
本次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挑選部分參展作品,進行全台巡迴播映!從集體閱讀的過程中陸續聚焦展覽的討論主軸,本次《生/活在一起》也將在展期間造訪不同城市的獨立書店,跟不同城市的觀眾進行近距離交流。
公視臺語台《青春咱的夢》以人文的視角紀錄台灣各地年輕人如何「認真生活」,領域擴及表演、音樂、體育、農業、科技、設計、工業等等,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的年輕人,同時帶入「地方創生」、「青年洄游」等議題探討。此次更將視野擴及國際,一同見證台灣的年輕人在國際舞台上如何發揮影響力。 烏克蘭是故事的起點,《青春咱的夢》採訪團隊走訪了烏克蘭以及鄰近各國,跟著台灣青年和受訪者們的腳步,記錄戰爭所帶來流離失所的現況,以及反思如何因應無法預測的未來。
「saliway」為花蓮縣光復鄉阿美族巫覡進修自己的方式,一般為山中閉關修煉,並進行靈性追尋,與自我、靈群溝通省思與靈力增進。 這場座談除了marang(林雍)自身循心修行的目的,也會分享泛光復阿美族的巫覡知識與生命故事,時而交織部落歌謠樂舞。 如果想體驗saliway,也歡迎陪伴走個幾天、甚至幾個步伐也行。
出版有戲,讀字有聲 「很有戲讀劇沙龍」好評復刻,三餘書店秋季巡演登場!「很有戲讀劇沙龍」為獨立出版聯盟的三方夥伴所共同企劃,由「超展開策畫」擔綱演出製作,結合「逗點文創」與「一人出版社」旗下劇本出版品及豐厚人文閱讀底蘊,今年秋季,製作團隊將帶著讀劇沙龍來到高雄三餘書店,精選春季演出內容,由「甜耳朵讀劇社」原班人馬輪番登場,並與新加入的表演者,詮釋出全新火花。
店內有整面書牆,展示山豬窩的主題選書:台灣漫畫與圖文書。
但你們知道嗎?
山豬窩是一家賣台灣漫畫的獨立書店,但卻常被誤會是租書店,也常被誤會是農產行有賣山豬肉。
大家好,我是美濃地方書店腦榜,大福。
我來自美濃的柚仔林,而柚仔林是美濃本地合和里的舊稱。開書店總是要辦個什麼讀書會或小講座吧,上課似的,那麼,「學堂」好像是不錯的名詞。於是,「柚仔林」加「合和」加「學堂」,最後接一個「書店」,好的,搞得和命名老師從新生兒的生辰八字中推敲出代表一世人的符號,我就這樣想到書店的名字了,柚仔林合和學堂書店,每個名詞的第一個字抓出來還可以變成書店簡稱「柚合學書」。
隨便在美濃問十個在地人:「美濃的特色產品是什麼?」通常會聽到「粄條、紙傘、藍衫」,真的,十個人裡頭大概九個會這麼說,另一個只是還沒來得及說出口。
但美濃真的不只是粄條、紙傘和藍衫。在往黃蝶翠谷方向,如果是從美濃鎮出發,一定會經過廣興。廣興社區有一位今年八十五歲的傅善助師傅,他至今依然堅持以雙手拉著粗細不一的鐵絲,沈靜且專注地織出花籃。
2023年10月【時行:北高雄專刊】,以「早晨」作為破題,以此切入視角,看見地⽅於⼀日之始各自的面貌以及共像。我們走進茄萣與岡山的廟埕與朝市,在路竹的鄉間道路穿梭,踏訪鴨寮社區,在蚵仔寮與地方夥伴相遇及交流,期待讓書店於地方的角色有更多元、更廣闊的想像與可能。
想起夏天的記憶,腦海中會浮現什麼畫面?是暑假騎腳踏車到遙遠的地方?吃冰淇淋的甜味?還是冷氣房裡的救贖感?這次以路竹火車站為起點,騎上了Ubike,在路竹穿街走巷;藉由店家、食物、眼前的地方景色,體驗路竹人的生活,為夏天尾巴留下寫意的印象。
彼時海口醫療資源稀少,藥房成為地方上醫護保健的重要角色。
德興堂中藥行源於台南楠西區,奠基藥食同源理念,創新研發藥膳食補、漢方茶包等食補商品,結合茄地在地漁產,將中藥漢方文化以食補養生觀念應用。延續中藥房於地方上溫柔照應鄰里的精神。
位處台南與高雄交界的茄萣區,曾為富饒自足的漁村。民國50、60年代廢五金回收與熔煉業發展下,讓河川承受著廢五金電子材料污染。
2022年,三餘書店與舢筏協會共同辦理地方走讀,帶民眾透過生態船遊活動,共同認識濱海線的人文與歷史變遷。
單點的活動結束,我們還能如何更貼近地方視角,走入茄萣的生活日常?